前言
泽连斯基已经决定背水一战,不惜与俄罗斯拼个鱼死网破。他的目标很明确:即便无法将俄罗斯军队拖下水,至少也要让他们付出沉重代价。就在此时,俄罗斯却悄然准备了回应,迅速调整战略,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三轮谈判。而与乌克兰一边倒的攻势不同,俄罗斯选择了一种更加低调的策略——单方面终止一项已有29年历史的协议。表面看,这个举动似乎与俄乌战争无关,但它对乌克兰来说,意义非凡!那么,泽连斯基的破釜沉舟之计究竟是怎样的?俄罗斯究竟是终止了哪一项协议?
1
2023年7月19日,乌克兰向俄罗斯正式提出重启和平谈判的请求,期待能通过对话带来转机。然而,乌克兰军方随即又实施了一系列无人机袭击,目标直指莫斯科。短短两天内,俄军成功击落172架和117架无人机,其中仅在莫斯科地区就拦截了30架。尽管这次无人机袭击并未造成大规模的破坏,但却对莫斯科的国际机场运行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谢列梅捷沃和伏努科沃等主要机场的航班因此出现了严重的混乱:118架次航班被迫取消,203架次航班延误,成千上万的乘客因此滞留机场。
展开剩余79%这次袭击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主要是因为乌克兰的策略非常独特。他们清楚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强大,传统的无人机根本无法突破防线。所以,乌克兰选择了体积小、飞行慢的低空无人机,虽然这些无人机破坏力有限,但却能以最原始的方式撕开俄罗斯的防线。而俄军虽有强大的高端武器,但面对这些“小而巧”的无人机,却不能使用高端武器,毕竟打蚊子还需要动用大炮,成本高昂。
事实上,类似的袭击在俄乌冲突中并不鲜见。早在6月,乌克兰就在第二轮谈判前发动过“蛛网行动”,成功摧毁了俄罗斯约20%的战略航空兵,之后俄方也进行了猛烈的报复。如今,泽连斯基再次采取相似的策略,这样的行动不仅能够暂时稳定国内的支持,也能够向西方,尤其是美国,展示乌克兰坚强的抵抗意志。
在这场动作背后,美国的反应也颇为微妙。特朗普似乎早已掌握了情报,表现出异常的“关心”,甚至询问乌克兰是否会使用“爱国者”导弹对莫斯科发动攻击。显然,这个“关心”背后藏有不为人知的算盘。是否有些人正期待“爱国者”导弹能够正面击中莫斯科呢?
2
然而,泽连斯基显然不至于莽撞到这种地步。他派出了杀伤力较低的无人机,既可以制造谈判前的紧张气氛,又不至于引发过度的国际冲突。这种策略同时也给了北约一个“交代”,表明乌克兰在坚持自己的立场。
尽管俄罗斯清楚乌克兰的目的——通过制造气氛来影响谈判,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屈服。在俄军击落了大量无人机之后,俄罗斯便开始了报复行动:启动了“近一周最大规模空袭”。这次空袭的阵容庞大,从“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巡航导弹到426架无人机,几乎倾巢出动,目标直指乌克兰的能源设施。虽然乌克兰成功拦截了200余架无人机,但俄罗斯依然成功打击了乌克兰境内的三处关键地点,其他12个地方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
经过这一轮空袭后,俄罗斯的反应显得冷静而高效。无论是面对谈判的筹码博弈,还是应对突发的袭击,俄罗斯似乎始终在掌控全局,给外界一种“稳如泰山”的感觉。回头一看,原来无论是谈判的策略,还是制造的紧张气氛,似乎都被俄罗斯精心策划。
3
在这场博弈的背后,还有一项关键的外交行动:俄罗斯单方面宣布终止与德国1996年签署的《俄德军事技术合作协议》。该协议曾是两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合作的基础。对于当时刚刚独立的俄罗斯来说,协议的签署无疑是向西方靠拢的一步,而对于德国来说,这份协议也为其平衡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提供了机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认为这份协议已经不再适应现如今两国的关系,双方的合作也渐渐失去了实际意义。
这项协议的终止,表面上看似是俄罗斯针对德国对乌克兰军事援助升级的反应。自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德国不断为乌克兰提供先进的军事装备,包括“豹2主战坦克”和“金牛座”巡航导弹等杀伤性武器,甚至对乌军进行操作培训。而在无人机的袭击中,乌克兰所使用的技术,正是部分来自德国的先进技术。尽管自2022年以来,俄罗斯和德国的军事合作受到了极大制约,但协议依旧保留了一些技术接口。然而,协议的终止意味着俄罗斯彻底切断了这些技术接口。对于德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但对乌克兰而言,这一决定的影响更加深远。
乌克兰通过德国获取的关键武器技术信息将在未来变得更加难以获取,同时也意味着德国内部的政治风波可能加剧。根据德国最新的民意调查,默茨总理的支持率已跌破30%,极右翼势力“德国选择党”的崛起,可能会大幅削减德国对乌克兰的支持。而对于乌克兰而言,德国一旦出现动荡,他们将不得不面对更多不确定的局面。
结语
随着第三轮谈判的临近,俄乌双方都在为了谈判桌上的筹码而进行着积极布局。泽连斯基不惜一切代价,准备豁出去,俄罗斯则试图通过多方施压,彻底击垮乌克兰的信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谈判始终是谈判,双方应以和平对话为主,而不是单纯依靠各种手段来争夺主动权和筹码。
发布于:天津市益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